确凿有力的证据证明,却只有1%有判刑
昨日,阿里披露了一组数据: 2016 年全年,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共排查出 4495 个销售额远大于起刑点( 5 万元)的制售假线索(制假金额巨大最低5万一以上的,证据确凿应付刑事责任),但是截至目前,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 33 例,比例不足1%。
是的你没有看到,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,完全符合国家刑法标准的情况下,却只有不到1%的被判刑了,马云愤怒了,首次大发火!
一怒之下,关闭18万家淘宝与天猫店
不足1%的刑事处罚比例,这跟不处罚就什么分别?这简直就是给制假售假份子在鼓掌,这就是对实体行业、制造业的最大侮辱!!!
一怒之下,马云直接宣布:成立一支 2000 人的专业队伍、每年投入超过 10 亿元!利用阿里最先进的技术和数据模型对制假售假进行主动防控。反击!前所未有的大反击!!!
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共撤下3. 8 亿个假货商品页面、 18 万间违规售假店铺和 675 家运营机构遭到关闭 ,而这一切,才只是刚刚开始......
以下是阿里集团发出的公开呼吁全文:
阿里巴巴集团认为,制假售假成本太低,是当下社会假货困境的最重要因素。只有让制假售假庞大链条上的每一个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,才是中国从世界工厂走向自主创新,引领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和必经之路。
以阿里巴巴的数据为例: 2016 年全年,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门共认定和处理制假售假案件线索 4495 条,案值均高于目前刑法所规定的 5 万元起刑标准。执法机关接收线索 1184 条,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 33 例。制假售假受到刑事处罚的比例不足1%。
4495 条案件线索,通过阿里巴巴平台治理大数据模型体系主动防控、权利人举报、消费者投诉、神秘抽检等方式筛查认定。
但由于目前法律规定中对制假售假的处罚依据相对模糊,执法机关对案件定性难、定量难,立案后进入司法程序更难。 1184 条线索中,公安机关能够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 469 个。
不足1%的刑事处罚比例,是制假售假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难以从根本上遏制的关键原因。现行相关法律已难以适应打击此类犯罪迅猛发展的现实需要,造成制假售假犯罪成本极低、执法成本极高、制假售假者难以受到刑事处理。其结果就是“违法犯罪的人笑死、痛恨假货的人急死、执法办案人员累死、消费者哭死”。
阿里巴巴建立了一支 2000 人的专业队伍、每年投入超过 10 亿元、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数据模型对制假售假进行主动防控。截止 2016 年 8 月底,往前推 12 个月,阿里巴巴共撤下3. 8 亿个商品页面、关闭 18 万间违规店铺和 675 家运营机构。但企业没有执法权,我们能做的是发现问题、下架商品、向监管部门报告线索、等待执法部门依法处理。
我们可以尽力将假货隔绝在平台之外,但无法阻止制假售假行为在线下的泛滥和在平台间的流窜;我们可以识别并按照平台最严厉规则处理违规行为,却无力让每一个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。
制假售假对阿里巴巴的伤害有目共睹,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商业环境的伤害更是致命的。制假售假损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和守法商家,更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良性长远发展,并正在损害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最大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形象。
因此我们呼吁: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严格执法、加重刑罚、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的执法力度。阿里巴巴集团不惜为此成为制假售假者最恨的人。
酒驾入刑曾向全社会清晰传达信息:酒驾者必承担严重后果。其震慑作用正是酒驾行为得到遏制的关键。我们希望全社会形成治理酒驾一样的共识和力度来治理假货。让假货在中国绝迹,必须全民喊打,人人尽责。
刑法学鼻祖贝卡利亚曾有论述:“刑罚的必定性和不可避免性,才是对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”。如果刑事处罚比例不足1%的事例一再发生,从根本上治理假货也就无从谈起。严格执法、加重刑罚,让每一个犯罪分子无法逃避应有的刑事处罚,让制假售假者不再心存侥幸,才是消费者权益得以维护的必由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