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跟资深电商人庄帅老师吃饭,聊到电商下沉。庄老师特别提到了中国特色的“地域问题”。在电商普遍寻找市场突破的今天,哪个市场最难攻克?
并非路远人稀的农村。那里商业基础太差,反而是电商占优的地方。苏宁易购去农村开自营店,也就一两百平米的店面,平均年营业额能做到一千万。
真正难啃的,是三线城市。尤其是有特色方言的三线城市。“不怕你是互联网巨头,你去长沙跟当地企业谈合作试试?”
这事引发了我的好奇。为什么电商人独独搞不定三线城市?
我从内部拿到今年电商渗透率的权威数据报告,也验证了庄老师的这个感性判断。
全中国一线到五线城市的电商渗透率曲线,在三线城市出现凹陷,这尤其显著的体现在电器品类上。尤其是电脑、电视、白电等大家电的电商销售渗透率,无论与在其上的二线城市,还是与在其下的四线城市比,三线城市的渗透率都明显偏低,差异甚至可以达到16个百分点!这显然不是正常的阶梯差可以解释的了。
究其原因,三线城市经济基础较好,又有地方文化保护,往往形成了较强势的本地连锁品牌(尤其是电器连锁品牌)。比如河南新乡,沃尔玛、家乐福这样的国际巨头,就怎么都干不过本地的胖东来。如今换成阿里京东,依然要与本地的“拦路虎”一战。
除了强大的占据主场优势的竞争对手,难以被打动的消费者,也是电商巨头在三线城市碰壁的重要原因。
从凯度TNS和群邑集团的“山海今”全国消费者个性画像中,我找到了三线城市消费人群的基本构成,他们被形象的称之为:化石、喇叭和宣传车。
顾名思义,“化石”是非常顽固保守的一群人,他们不信广告,只在自己的圈子中获取资讯。也就是说,他们只信自己圈子中的人说的话(所以至少,你得会说他们的方言吧)。电商怎么宣传造节、怎么极速达、假一赔十,他们都充耳不闻。该去哪买,还去哪买。稳固的人际网络,是化石更看重的。
喇叭相对好很多,他们乐于与人交流,会成为商家积极的口碑传播者。但是因为较低的学历和收入,他们眼界有限,只有某些特定的媒体渠道能打动他们。
他们的媒体偏好又与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有很大差异,比如地铁、公交广告在一二线城市效果好,在三线城市可能就根本没人看。反而是某些本地广播电视节目,效果会更好。
宣传车主要是三线城市的年轻人,他们的品牌观念较强,对喜欢的品牌有一定忠诚度,且是积极的推荐者。在接触媒体方面,他们与全国年轻人一样,是网络化的一代,更偏爱互联网信息。他们也是电商在三线市场最重要的突破口。
很有趣的是,如果把这三种人放在一个家庭中,我们也能大致对应出他们的家庭角色。即:父亲是化石,母亲是喇叭,孩子是宣传车。
正因为这三类人对电商的态度迥异,而他们的消费决策领域又有差异,我们就看到了不同品类电商在三线城市的有趣差异。
以喇叭母亲为主要决策者的服饰类,电商渗透率高达50%,且与二四线城市相比,并无凹陷,呈正常的阶梯规律。
在普遍被线下店霸占的电器市场,有两个细分品类是例外,那就是手机和笔记本电脑。这两种电器,是学生的标配,可以想见,宣传车孩子在购买渠道的决策中占据了一定话语权,导致这两个品类的网购率较高。
而在家庭电器的购买上,依然是化石父亲占据主导权,因而网购率明显较其他品类低,甚至低至不到两成。
按经典的营销理论,就得去没人穿鞋的地方卖鞋,越是有困难的地方越意味有巨大的机会。不过,面对这样难啃的三线市场,你还能信心满满去掘金吗?